新闻专题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


  新一轮高考改革经过三年试点,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各个省市。笔者结合三年来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复习的调研体会,就2002年的高三化学复习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各地高三化学教师借鉴。

  一、高考复习中应谨防几个误区
  笔者在听课与调研中发现,部分师生在高考改革,特别是设置“综合科目”考试后,对相关学科地位的认识、复习指导思想及复习训练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X学科让位现象
  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3+X”高考改革后,“3”在总分中所占权重增加了,而“X”中的每一门学科权重大大下降,已失去往日“3+2”高考各科分值平等的地位。因此,教学中,师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学科让位的想法和行为,把本该投入化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让位于其他学科。显然,这与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克服偏科现象的指导思想是相悖的。

  误区二:“不变”万能现象
  “3+X”高考中X学科“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学科间的综合”的命题思路,使大多数教师产生了“不变”万能的复习观。表现在,在化学教学中,不加调整地照搬以往“3+2”高考复习模式,忽视双基知识的整理和疏通,一味追求难题、怪题,强化计算技巧等等,而对学生如何立足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如何摄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缺少引导;对化学在理科综合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缺少思考、研究和必要的实践探索,消极等待高考的来临。

  误区三:新一轮“题海战术”回潮现象
  经过前几年化学高考命题的改革,如减少题量、变革“传统题”、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等,特别是借助信息迁移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有关社会、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化学问题,有效地测试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使愈演愈烈的题海训练有所扼制。但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各校师生对这一新生事物由于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导致了新一轮“题海战术”的再次回潮。主要表现为,在不加筛选地继续沿用“3+2”综合试卷的同时,大量操练一些外来的、牵强附会的学科间综合试题,大搞题海训练。显然,这种“多多益善”的训练观与当前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方向已背道而驰。

  二、高考复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透析过去两年部分省市的理科综合高考试卷,可以发现,试题体现了如下命题特点:
  1.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是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干,穿插少量学科间综合题。且组卷采取的是学科内综合相对集中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试题突出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多以社会生产生活知识为背景,全真模拟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
  4.试题改“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强调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复习中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关系:

  1.基础与综合的关系
  回顾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人们对某一物质的认识往往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综合模糊感受到逐步分类感受,最终形成整体综合认识的发展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循着这种认知方式,展示了一个由综合到分科,再由分科到综合的交替变化过程。
  社会的发达程度越高,知识的综合性就越强。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和知识总量的急剧膨胀,迫使人们去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摄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讲,综合能力测试的实施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学科与学科知识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在学科的交融综合阶段,学科及学科基础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离开了学科的基础部分,学科及学科间综合也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面对综合能力测试,只有立足学科基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综合。

  2.交叉与核心的关系
  从传统的学科板块知识及现行中学教材的知识结构来看,学科间综合都是它们的边缘线或交叉点。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各学科间的相互转化与综合也就易被忽视与遗忘。
  从历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及保送生试题来看,综合能力测试同样不是以各科交叉知识点为考查重点,而是通过这些内容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理、化、生三科知识,其知识要求是很低的,大多不是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点或主干内容。因此,在复习中,立足学科主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知识,适时渗透、点拨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间交叉点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举措。

  3.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
  纵观国内外试题近十年的变化,可以看到:以实际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设计试题的思路已成为一种方向。这类试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可以从中检测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坚持将“解题教学”逐步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显然是应对综合能力测试的一个良策。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收集并提供一些源于实际的学科知识素材、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收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资料,培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涉及水电、交通、安全、医疗等实际问题;化学知识或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通讯、能源、材料等方面的问题;涉及新兴学科、科技新成果、经济建设新成就中的诸多问题;反映人类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中,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社会和自然的热点、焦点等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3”与“X”的关系,摆正“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养成”的关系。

  三、搞好高考复习的两点建议

  1.回归基础,突出主干内容,抓好学科内综合
  高考改革虽然强调了由过去的比较注重知识考查向以能力考查转变的命题思想,但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尽管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离开了化学基础知识这一载体,学科所贯彻的各种思维方法的形成将失去基石,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高三复习中,应注意抓住学科主干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如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变换条件、变换设问的角度、构建知识网络,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从中掌握迁移知识的方法,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编写学科内综合测试题,锻炼学生的求同、求异、纵向、横向等思维能力,借此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汇编有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化学应用型素材或习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中培养学生摄取信息、运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2.加强联系,适时交叉渗透,指导学科间综合
  同以往高考侧重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核相比较,综合科目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考查的能力乃是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曾明确指出学科间综合的比重将逐年增大,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综合科目,逐步加大学科间联系、交叉、渗透、融合的分量,以能力要求为框架构建学科间综合试题并授予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复习过程中如何结合所教内容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与综合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教师应认真研究相关学科教材,挖掘本学科体系中可以进行科际渗透、交叉、综合的知识生长点,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的综合与渗透。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物理中的热学、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联系;电化学与物理中的电学问题相联系等等。
  (2)精选学科间综合试题,以练习、考试、讲评、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自我消化,使之体悟其命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试题的来源可以是历年的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也可以采用广东、江苏等省的高考试题以及外来试卷中的一些优秀试题。

  总之,面对高考改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科综合能力考试的改革也是在总结以往高考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会汲取以往高考的成功经验,稳妥推进改革进程。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学习有关改革精神,反思当前的教学,对以往教学经验和做法予以扬弃,本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想,将教学转向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吴洪明
  《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20日

 

    
 
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清华同方网络教育事业部协办
Email:[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电话:(010)627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