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紧紧抓住质量生命线
——辽宁大学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三项工程”

  高等学校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辽宁大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实施“三项工程”即名教授执教本科生核心课、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本科生导师制为核心,实现素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路。

  名教授回归本科课堂
  1999年初,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学生惊奇地发现,过去只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的一些知名教授开始登台为他们讲课了。
  1998年9月,经过广泛调研和严谨论证,辽宁大学在全校341门主干课的基础上,遴选出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10门覆盖面大、后续课程对其具有依托意义的课程进行全校性重点建设,并制定核心课建设方案,成立核心课教学领导小组,实行主讲教师负责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同时加强核心课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1999年9月,“核心课工程”试点面扩大到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又确定增加8门本科核心课。同时,全校各教学单位都参照“三院一所”的做法,确定本科核心课的实施细则,组建核心课授课小组,确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教材、大纲等。
  目前,55岁以下的正、副教授必须主讲本科课程已作为一项制度被列入辽宁大学的相关文件。这份文件规定: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每学年不低于68学时,副教授不低于138学时。正、副教授兼任行政职务的,主讲本科课程不能低于规定学时的60%。

  让学生品尝“原汁原味”
  1998年9月,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98级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两个专业的学生在上国际商务、国际金融两门课程时,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课堂上老师用英语讲课,但不是讲授英语语法。英语被老师当作教学手段,用来讲授美国原版教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日常作业以及期末考试也完全使用英语。学生们把这种全新的体验概括为:品尝到了“原汁原味”。
  辽宁大学校长程伟教授在谈到实施“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工程”的初衷时说:“让学生品尝‘原汁原味’,就是想让他们既懂得国内的金融政策与理论,又了解国外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以提升学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能力。”
  辽宁大学还制定了《辽宁大学关于“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工程”的实施办法》。明确“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的范围、功能、实施步骤以及执教教师的条件、申请办法、审批程序、待遇及培训等。
  据了解,此项工程一般分三个层次实施:第一层次是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第二层次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师板书以英语为主,讲授以汉语为主,部分内容用英语讲授;第三层次,即正式“用外语讲授专业课”,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用英文完成作业。
  到目前为止,辽宁大学实施“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工程”的课程有27门,其中第一层次8门,第二层次16门,第三层次3门。

  本科生也有导师了
  怎样使学生从“学会了”转变成“会学了”?多年来,辽宁大学始终致力于探索一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998年3月,辽宁大学召开教务工作会议,确定了一项学生培养方针,即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学相长,引导学生从自发性学习向目的性、引导性学习方式转变;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树立正确、可行的努力方向;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以此促进专业的发展。这便是“本科生导师制工程”的实施依据。
  1999年,辽宁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本科生导师制工程”,各院系共为494名优秀本科生配备了125名导师,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63人。从此,辽宁大学的本科生也像研究生一样有了导师。
  本科生导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状况,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指导学生选课、选主攻方向、选辅修专业,还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撰写工作,指导学生选择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考研,带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三项工程”运行3年多来,收效良多。目前,初尝甜头的辽宁大学更加注重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他们在保证本科各项教学经费优先安排、及时足额到位的前提下,党政一把手责无旁贷地担起了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并且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成为衡量院系领导班子工作以及院系党政一把手业绩的重要标准。本报记者 刘玉

  《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25日


    
 
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清华同方网络教育事业部协办
Email:[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电话:(010)627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