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高考志愿?

2.填报志愿的时间与基本要求

3.填报志愿的思路和方法 

4.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填报志愿

5.参考新的体检标准填报志愿

6.参考《录取统计资料》填报志愿

7.参考往年分数线报志愿

8.参考“大学排名榜”填报志愿

9.参考高校收费情况填报志愿

10.进行自我评估填报志愿

11.综合各方面意见填报志愿

12.家长帮助子女填报志愿

13.如何估分报志愿?

14.单科分数与录取专业有何关系?

15.哪些专业可以兼报?

16.在选择院校与专业之间有矛盾时如何处理?

17.怎样填写“服从分配”志愿?

18.如何处理第一、二、三志愿的关系?

19.“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应如何取舍

20.有哪些鼓励报考的专业和院校?

21.为何选报提前录取的院校等于增加一次录取机会?

22.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报哪些学校好

23.填报志愿可能陷入的误区有哪些?

24.“上线落榜”和“高分低就”的原因是什么?   

25.提高成功率的途径有哪些?

 

  首页>>高考指南>>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的思路和方法
  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无异于人生第一次重大决策,要考虑和研究的因素很多。如果不突出和抓住主要矛盾,势必如堕烟海,茫然无措。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分清主次,明确决策时的主导目标与主要矛盾,分类确定自己的决策思路。根据招生实际情况,目前大致可按五种类型来区分志愿决策思路:

 1.升学优先。以保证被录取为第一目标,其他因素放在其次。高考成绩不大理想又希望尽快升学的考生,可采用这样的思路。

 2.就业优先。把将来毕业后求职是否方便放在第一位,其他因素作次要考虑。如果考生很有把握上线录取,可考虑采用此类对策。

 3.性向优先。以满足考生的兴趣、爱好、性向特长作为主导目标,对这次能否被录取,将来能否顺利就业不作过多要求。具有突出发展潜力、家庭条件较好的考生,可按这种思路进行抉择。

 4.成本优先。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如果估计自己能够被录取,可以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

 5.几项兼顾。如果考生没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条件和要求,可以将升学与就业或性向与成本等几个因素适当兼顾,统筹考虑。

 注意在将候选院校清单排序的同时,一是按不同录取批次分别排序,二是将不同批次院校又分成3个档次按顺序排,便于最后确定第一、二、三志愿。在从大到小的搜索过程中, 也可采用以下横向选择的办法:

 1.先选大范围,然后逐步缩小,最后筛选

 认为升学优先的考生对选报志愿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对于上什么院校、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唯一目标是能被录取、有学可上就行。这类学生选择面很空泛,可以主要根据自身条件;从自己在本省考生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着眼,看看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能达到哪一批录取院校的分数线,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从中挑出较大范围的一批院校。第二步是再缩小范围,即从其中挑出不超10个的本省院校或外地院校备选。第三步是全面权衡逐步淘汰一些,最后筛选出3所不同层次的院校,作为自己的重点志愿院校。往后各批院校都可依此法处理。 

 2.先选地区,再选院校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京广、京哈、陇海等纵横南北的铁路大动脉把1000多所各类高等学校基本分成了4大块。在选志愿时,可在“坐标轴”上各选几所院校作为候选,然后再分析对比,排出先后次序,最后确定出各批次的第一、二、三志愿。但在采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不要死盯住一省一市的院校,特别是京、沪两市,虽然院校很多,名校也很多,但他们历来是全国各地追逐的焦点,大家只往这两处挤就不合理了,最好是将选报京、沪院校和选报他处院校相结合,选报此一地区院校与彼一地区院校相结合,选择省内院校与省外院校相结合。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办 / 清华大学开发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版权所有 2000年

EMail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