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高考志愿?

2.填报志愿的时间与基本要求

3.填报志愿的思路和方法 

4.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填报志愿

5.参考新的体检标准填报志愿

6.参考《录取统计资料》填报志愿

7.参考往年分数线报志愿

8.参考“大学排名榜”填报志愿

9.参考高校收费情况填报志愿

10.进行自我评估填报志愿

11.综合各方面意见填报志愿

12.家长帮助子女填报志愿

13.如何估分报志愿?

14.单科分数与录取专业有何关系?

15.哪些专业可以兼报?

16.在选择院校与专业之间有矛盾时如何处理?

17.怎样填写“服从分配”志愿?

18.如何处理第一、二、三志愿的关系?

19.“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应如何取舍

20.有哪些鼓励报考的专业和院校?

21.为何选报提前录取的院校等于增加一次录取机会?

22.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报哪些学校好

23.填报志愿可能陷入的误区有哪些?

24.“上线落榜”和“高分低就”的原因是什么?   

25.提高成功率的途径有哪些?

 

  首页>>高考指南>>填报志愿
 
 
参考《录取统计资料》填报志愿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计并编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资料》(简称录取资料),是根据各院校在本省招生的基本情况汇集而成的。资料包括各院校在本省招生计划,各批次文史类、理工类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各学校、专业计划招生人数、第一志愿报名人数、上线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及其录取新生的成绩分布等。由于此资料内容详实,成为广大考生选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使用《录取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仔细查阅《录取资料》中的说明部分和目录部分,了解有关录取政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等,了解资料中包括的统计内容,千万不要机械地套用。

 2.正确理解资料中各统计项目的含义,如在招生学校和专业录取新生成绩分布表中“第一志愿上线数”是指在同批学校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该院校的考生人数;“第一志愿录取数”是指第一志愿被该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数”是指第一志愿学校的第一志愿专业所录取的考生人数。                   

 3.重点查阅自己选报科类部分的招生学校的报考情况和录取情况。

 4.要注意配合招生专业目录一起查阅,对你准备选择的学校和专业特点要重点查阅。

 5.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个客观的估计,特别是在中学和区县的相对位置(指学习成绩,需结合区、县的统一考试成绩分析),另外根据自己学习的稳定程度,判断自己应选择哪一层次的院校。

 6.在掌握以上情况后,查阅时注意分析判断志向院校在同批院校录取中所处的位置、志向专业在同批院校录取中和其他院校的相同专业相对的位置。比较时要注意应是相同科类、相同批次,相同计划形式的专业的比较。了解志向院校和专业在同批录取中与其他院校和专业相比的相对位置,结合自己在中学和区县学习的相对位置,就大体可以判断该院校的该专业是否适合你,就可以把所选报的志愿学校和专业理出一个顺序,填报出一个合理的具有志愿梯度的志愿。

 7.《录取资料》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每年汇总了招生学校前三年分专业的录取分数分布。意在方便考生查阅更多的参考信息,避免只参考一年的而出现局限性。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办 / 清华大学开发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版权所有 2000年

EMail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