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高考志愿?

2.填报志愿的时间与基本要求

3.填报志愿的思路和方法 

4.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填报志愿

5.参考新的体检标准填报志愿

6.参考《录取统计资料》填报志愿

7.参考往年分数线报志愿

8.参考“大学排名榜”填报志愿

9.参考高校收费情况填报志愿

10.进行自我评估填报志愿

11.综合各方面意见填报志愿

12.家长帮助子女填报志愿

13.如何估分报志愿?

14.单科分数与录取专业有何关系?

15.哪些专业可以兼报?

16.在选择院校与专业之间有矛盾时如何处理?

17.怎样填写“服从分配”志愿?

18.如何处理第一、二、三志愿的关系?

19.“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应如何取舍

20.有哪些鼓励报考的专业和院校?

21.为何选报提前录取的院校等于增加一次录取机会?

22.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报哪些学校好

23.填报志愿可能陷入的误区有哪些?

24.“上线落榜”和“高分低就”的原因是什么?   

25.提高成功率的途径有哪些?

 

  首页>>高考指南>>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可能陷入的误区有哪些?

 1.           第一志愿过高。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如一位普通中学的理科考生,仅凭一次摸底成绩考了570分,就冒失地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后果自然不用说了。又如广西桂林地区某位毕业生,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当年报考理工类,由于在“非名牌大学不去”的思想指导下,填报志愿时只填写了清华、北大、复旦三所社会声誉较高的重点大学,其余各批录取院校均未填报。结果高考成绩刚刚达到第一批重点院校投档最低的控制线,因低于所报院校的录取线而落选。

 2. 三个志愿间没有梯度

 各志愿间要形成梯度,这样才能提高各个志愿的命中率。可是有少量考生第一志愿选报过高,各志愿间又没有拉开档次,本来考生自己达不到第一志愿院校所要求的条件,却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去选报。选报志愿不是放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而是在一种虚幻心理支配下,其结果是第一志愿因分数偏低未被录取,其他志愿或高校不收第二志愿,或档案投递遇上满额而未被录取,最后落榜。比如1989年有一考生考了550分,第一志愿报中国科技大学,因不够该校最低调档线560分而未被录取,第二志愿是北京邮电大学,其第一志愿报考者很多,已录取满额,根本不要第二志愿,所以又未被录取,结果只能录取第三志愿的院校。

 3.选报过专过少。

 单凭兴趣爱好,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1988年,某市有些考生在选报志愿时,从头到尾只报一个专业,而对其他专业既不填报,也不服从分配,还自以为“专业志愿坚定”。由于回旋余地大小,令录取院校“望而生畏”。这里有对专业不够了解的因素,同时也有对个人的相关科目成绩估计过高的原因。

 4.盲目从众、攀比。

 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不足,缺乏信心,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结果又往往导致“高分低就”。

 5.选报志愿随意

 在平时学习成绩一般,高考成绩靠近录取控制线边缘的考生中,选择志愿时只求有学可上,不管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根据以往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哪个院校、专业的分数低就报那个,直至上了该校,发现自己兴趣爱好并不在此,学习上提不起精神。又一种情况是对各批录取院校的关系或同批录取院校的关系不了解,对各校的专业录取分数也不了解,随意填写一、二、三志愿及专业,各批志愿院校、或各志愿间没有梯度或者层次不合理,最终失去了录取机会。还有一种现象是对大学的专业不甚了解,凭想象和一股冲动的热情选择专业。在选高考志愿过程中,由于对专业的误解,而又报考了该专业的考生为数不少,这样进入大学后专业学习也不会安分。

 6.单纯以收资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而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金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中专业一定好些,发展前景绝对强些。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招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7.过份依赖家长,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作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梅一生的后果。

 8.没有报“服从分配”志愿

 有的考生只报三个志愿,没有填写服从分配志愿,在录取中前三个志愿院校没有录取,后面无处再投档,结果成为“死档”。未被录取的考生就成为落榜者。如97届北京一考生考了538分,在第一批录取院校中他3个志愿分别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因不够清华的最低录取分数560分未录取,而第二、三志愿的学校第一志愿的考生已招满。在第二批录取院校中他3个志愿分别报中央财政金融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第二志愿的学校第一志愿考生已招满,第三志愿的学校第二志愿的考生已招满,导致他最终一落千丈。去年,北京理科考生第二批录取后落榜183人,其中460分以上66人,500分以上31人,而理科第二批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为424分。这些高考成绩高出最低录取线几十分的考生之所以落榜,主要原因是志愿报的不合适,或报的学校少,或没拉开档次,而且他们都没填服从调剂。其实,按这些落榜考生的分数,只要填服从分配,应该有学可上。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办 / 清华大学开发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版权所有 2000年

EMail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