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高考志愿?

2.填报志愿的时间与基本要求

3.填报志愿的思路和方法 

4.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填报志愿

5.参考新的体检标准填报志愿

6.参考《录取统计资料》填报志愿

7.参考往年分数线报志愿

8.参考“大学排名榜”填报志愿

9.参考高校收费情况填报志愿

10.进行自我评估填报志愿

11.综合各方面意见填报志愿

12.家长帮助子女填报志愿

13.如何估分报志愿?

14.单科分数与录取专业有何关系?

15.哪些专业可以兼报?

16.在选择院校与专业之间有矛盾时如何处理?

17.怎样填写“服从分配”志愿?

18.如何处理第一、二、三志愿的关系?

19.“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应如何取舍

20.有哪些鼓励报考的专业和院校?

21.为何选报提前录取的院校等于增加一次录取机会?

22.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报哪些学校好

23.填报志愿可能陷入的误区有哪些?

24.“上线落榜”和“高分低就”的原因是什么?   

25.提高成功率的途径有哪些?

 

  首页>>高考指南>>填报志愿
 
 
综合各方面意见填报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通常不仅是考生自己的行为。根据调查,有超过70%的考生的志愿实际上是考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填报的。考生和家长还会广泛的征求一切“知情人”的意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高参”太多,且意见不一,各执一词,让考生或家长无所适从的情况。那么考生填报志愿,究竟有哪些途径可获取相关信息和参考意见,又该如何综合这些意见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往往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就是考生自己的意见。考生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意见,否则就谈不上什么“志愿”。考生自己的意见应该来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评估和定位,以及个人的理想和志趣、专长。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生不要把对某种工作或专业的兴趣与爱好与对某门课程的喜好混为一谈。高中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十分有限,所学主要课程无外乎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几科,所以有些同学平时对某门课程比较偏爱,或者成绩较好,在填报志愿时就往那方面靠,甚至认定“就是它了”。这种作法并不可取。事实也证明,不少学生依据这种单纯的“课程偏好”填报志愿,到大学后才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兴趣,爱好和理想目标大相径庭,悔之晚矣。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在对大学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走向的详细了解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兴趣,气质和性格特征,综合分析后做出选择。

 其次,家长、亲朋好友和学校老师的意见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高中老师对考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力评估,加之他们多年的教育经验,往往能提出较为中肯的意见,因而往往成为这方面的“第一权威”。家长的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护是他们最基本的出发点。但是由于家长和亲友知识水平、社会阅历,从事的行业与职业的不同,他们的意见也有较大的局限性。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估比较客观和准确,但对于众多的专业如何选择,未必能提出很好的意见。因此,对家长、亲友、老师的意见,该高度重视,但不应偏听偏信,同时,由于兴趣,爱好、对形势的判断各有差异,三者的意见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这时应该注意互相沟通,力争达成一致。

 第三,要重视从其它媒体获取信息和参考意见,高考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高考前后,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都要对高考形势、招生政策及志愿填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报道或介绍。另外,近年开始有了专门指导考生志愿填报的书籍,这些书籍一般都对考生关心的问题进行集中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提供有大量可以参考的统计资料和有关专家的分析意见,因而比较客观和可信,具有较商的参考价值。

 第四,高校或有关部门的咨询会也是信息和参考意见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各高校普遍比较重视招生工作,为争夺高素质生源不遗余力。它们在高考前后大都会在本校或到各地中学举办咨询会或其它宣传活动,介绍本校的综合实力、专业设置,本年度招生计划等情况,赠阅相关资料。有的省市每年会组织举办一两次大的招生咨询活动,集中邀请一些大学招生处(办)的负责同志到现场解答考生及家长的各种问题,多参加和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对考生选择专业和学校很有帮助。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办 / 清华大学开发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版权所有 2000年

EMail : [email protected]